白蚁的种类
1、概述:
白蚁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有翅亚纲-等翅目,我国又称白蚂蚁、大水蚁、涨水蚁,无牙老虎、螱等。分布世界各大洲,其危害面积约占全球总面积的50%以上,尤其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白蚁危害更为突出。我国到目前为止,东自台湾、西达西藏南部,南起海南省西沙群岛,北至辽宁丹东市。除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宁夏、青海和新疆外,其余各省、市、自治区均有白蚁分布。特别是长江以南各省市蚁害尤为严重。
白蚁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社会性昆虫,已有几亿年的历史,比人类早得多,白蚁形态原始,但在进化的道路上获得了极其独特的习性,它不仅营巢居的集群生活,而且群体内有不同的品级分化,各品级分工明确又联系紧密,使得白蚁群体得以生存繁衍至今。
2、白蚁的分类:
全世界白蚁种类2000多种,我国有500多种,广西省有40多种,柳州已知有12种以上。
3、白蚁的种类及其危害
目前柳州市最常见的有散白蚁、家白蚁、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四种。
4、柳州常见白蚁及飞时间(如表):
5、白蚁品级类型及其分工
白蚁是营群体生活的社会性昆虫,虽然不同种类的白蚁群体大小不一,如散白蚁一般一个群体内仅包括几百至几千人个体,而黑翅土白蚁一个群体包含个体有时可达二面万以上,但不管其群体大小,所包括个体数量多少,所有个体总是集群成一个单独的生活单元,脱离群体的单个白蚁,或极少数白蚁在自然条件下是无法生存的。而且,白蚁群体并不是简单的个体繁集,在同一群体内由于所处的地位、分工不同,有不同的品级分化。从外部形态和生理机能上可将白蚁个体分为生殖型和非生殖型两大类,每类又可分为若干品级。
(1)生殖型(分三个品级)
A、原始蚁王和蚁后:是有翅成虫经过分飞脱翅配对后,进行繁殖的个体,其雄虫称为蚁王,雌虫称为蚁后。它们是群体的创造者。原始蚁王、蚁后的特点是体色较深,体壁较硬。生殖能力最强,产卵量极多。在多数情况下,一个群体内只有一对原始蚁王、蚁后,但有些白蚁在同一群内有两对或三对原始蚁王、蚁后。此外,因衰老或其它原因引起原始蚁王、蚁后死亡时,其群体繁殖功能由后起的补充品级代替。
B、短翅补充蚁王、蚁后:这类品级是应急整个巢群发展的需要,由巢内具翅芽的幼蚁直接发育成为补充蚁王、蚁后。短翅补充蚁王、蚁后往往是在原始蚁王、蚁后死亡后,或当庞大群体进行分裂时才出现。但偶尔也与原始蚁王、蚁后并存的现象。
C、无翅补充蚁王和蚁后:这类品级也是应急整个巢群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来源于不具翅芽的幼期,而且比短翅补充蚁王、蚁后更少见。数量和形态大小不固定,往往只存在于失去原始蚁王、蚁后的群体内。
(2)非生殖型(分二个品级)
A、工蚁:是群体内数量最多的一个品级,约占80%,主要任务做工,担负着筑巢、取食、清扫、开路、喂食及搬运蚁卵、照顾幼蚁等各项维持群体生存的任务。一般寿命4-5年。
B、兵蚁是群体内数量次于工蚁约占15%,主要任务负责巢群保卫工作。兵蚁有发达的上颚,额部非常特化,向前伸突呈管状或锥状,其尖端为囟的开孔处,能分泌酸性的有毒粘液。而且由口器的特化,兵蚁已失去自身取食的能力,需要由工蚁的哺食喂养才能生存。兵蚁由于有发达的上颚和能分泌毒液的额腺,对整个群体起到防卫的作用。因此它一般不参加群体的其它工作。
6、白蚁的生活史(如图)
7、白蚁的防治方法
利用各种有毒的化学物质——药剂,通过一定的方法,直接接触白蚁虫体,或者处理栖息、孳生场所、危害对象,使白蚁因接触或吞食药剂而中毒死亡,或者因此而产生忌避作用而不能侵入危害。它的特点是见效快、效率高,使用方法简便,受区域性的限制小。
1、防治白蚁药剂的剂型
粉剂、可湿性粉剂、乳剂、水剂、油剂、片剂(锭剂)、烟剂
2、防治白蚁药剂的使用方法
喷粉、喷液、压注、熏蒸、压烟、涂刷、浸渍、食诱药杀法、跟踪激素诱杀法、毒饵诱杀、建毒土带、浸种浸苗、浇灌、灌含药泥浆、防蚁药带包裹
3、常用的防治白蚁药剂
有机氯类:灭蚁灵、氯丹(但国家已禁止停用)
有机磷类:毒死蜱(目前市场上常用)
注意!
外露的白蚁数量仅为蚁巢中极少的一部分
发现白蚁后请勿使用杀虫剂自行处理,应及时联系专业白蚁防治公司
如简单使用杀虫剂处理将导致白蚁转移巢穴,而错过了防治白蚁的最佳时机。